日本扬言三个月灭中国 却死活没打到这个城市 只因犯了一错误
抗日战争期间,狂妄的日本打到武汉后,发现中国人太不好惹了,跟他们之前的设想不一样。之前日军在东三省的顺利,让他们低估了中国的实力,从而狂妄自大。 他们拿下满洲后,以为中国是软柿子,所以大放厥词,说什么:三个月灭中国。当时日军的陆军大臣说,灭中国一个月就够了,大概天皇也觉得这人太能吹了,于是稳妥地计划在三个月。 但是日本低估了中国的实力,也没有充分考虑中国地理位置的优势,不是什么地方都跟东北一样一马平川,四川、广西都可以据险而守的。就拿武汉、长沙来说吧,日军的优势机械部队在长沙的水网地带发挥不出优势,而当地反抗的激烈,又让他们无法继续战略计划,日军的兵力泥潭深陷又让他们抽调不出更多兵力……各种狼狈。 我们通常给出的原因是:中国地盘太大,日本战线太长,纵深战略超出预想,兵力补给跟不上,又遭到顽强抵抗…… 当然这些都是表面原因。
我们知道日军梦想拿下的城市是重庆,那么为什么没打到重庆呢?仅仅是因为战略纵深超出想象?山地太多重机械玩不转?那里的人们爱国主义太强烈,见一个杀两个,日本人打不过? 这些只能是一部分原因,日本的灭亡从珍珠港开始,但起点似乎更早。在日本跨过长江那一刻,就意味着日本必败。这是日本犯的最大的一个错误。 本来英美对日本的强大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制衡战略”——抬一个国家,就能制衡另一个国家,就能维护英美在中国的利益。 日本的战略物资是依靠英美的,而尤其是美国,想发战争财快想疯了,如果日本不是发疯地招惹美国,美国是不会被卷入战争,而日本也不会那么快灭亡。
日本进军华北,英美没干涉,但日本进军华南,英美坐不住了,但仍然没给日本禁运,因为他们幻想日本能听话,保住他们在中国的利益。 日本一次次让英美失望,并且无视英美的谴责,它根本没有照顾英美的利益,想把华南变成他自己的粮仓,而日本储备的石油此时只够几个月用,日本急切需要东南亚的石油,这就跟美国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我们知道,机械战是需要钢铁和石油支撑的,日本在中国占领区有丰富的煤炭,朝鲜有钢铁,这些日本都不愁,发愁的是石油从哪来?美国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后,日本就必须冒险,同时也要切断西方此时对中国源源不断的援助。 我们来看看,日本在攻打重庆这座城市,遇到了怎样的困难。 从日本要攻打重庆那一刻起,中国就做好了拼死一搏的准备,而且中国不是孤军奋战,得到了其他国家的支援,于是信心大增。
而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打算兵分五路,占领东南亚以及中国地区,他们认为可以从关东军和南洋日军中抽调兵力,目的在于让中国彻底投降。 日本军部反复研究后,他们一致认为,要想早点结束战争就必须集中兵力拿下重庆。 所以他们制定了攻占重庆、成都的战略,按照这一战略,他们从西安、武汉两个方向进军,为的是消灭中国的主力军。 日军为了这个方案,投入了十五个师团,日本本土的日军调集十二万,加上东北、南洋,一共三十六万,而日军在关东的兵力激增三十多万,也就是说日本下了血本。
“5号作战”完全是日本主帅陷入精神分裂后的产物,以日本的国力这场战役更像自杀,但奇怪的是日本上上下下都认为,必胜,中国必然完蛋。 其实这个方案一开始,陆军、海军的首领都不同意,觉得太冒险,但是天皇很有兴趣,得到天皇首肯后,日本将领信心大增,也认为这种方案也不是不可能实现的。 太平洋战役使日本分身乏力,不得不把原本进攻中国的军队抽调到太平洋战场,后来日本统帅干脆向司令部发出终止“5号作战”计划,攻打重庆成了日本永远的梦。
有人说,日本的失败是必然,日本败于他们的民族性格,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