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兴趣爱好 - 文学故事 - 将士扯下军旗披在他身上山呼万岁 贫民出身终成1代明君!

将士扯下军旗披在他身上山呼万岁 贫民出身终成1代明君!

来源:文学故事 / 时间: 2024-12-12

乱世枭雄大都出身贫民,连平民都算不上,还有人卖身为奴。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1,有强烈的改变命运的野心。2,能吃苦。3,能打架。 后周太祖郭威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幼年丧父,母亲改嫁后晋刺史郭简,不久郭简被刘仁恭所杀,母亲带着年仅3岁的郭威去姨母家。 郭威的童年就是在颠沛流离中长大的,连着失去两个男性庇护者后,他们艰难的日子可想而知。 他生的虎背熊腰,身材魁梧,力大如牛,但是不爱种田。 其实很多贫民出身的帝王都不爱种田,可能是强烈的野心,让他们不甘心过这样的生活。 在他18岁那年,机会来了。 后梁璐州节度使李继韬为了扩充势力,招兵买马,郭威从了军,李继韬很喜欢他,觉得这小子结实又机灵,太好用了。 后来,李继韬被唐庄宗所杀,他对队伍被收编了,也不知道收编到哪里去了,总之郭威一直混得如鱼得水,军衔连连上升。 他经历了李继韬、唐庄宗、石敬瑭几个领导,最终归到刘知远部下。他像一朵浪花,随波逐流,被命运推着走,直到命定的位置。 公元947年,刘知远成帝,郭威被任命为枢密使。刘知远一年就病故了,临终前,他将太子刘承祐托孤于郭威。 郭威也确实骁勇善战,后汉的天下足足有半壁江山是他打下来的。太子即位后,节度使造反此起彼伏,朝廷顾此失彼,派郭威去平定,郭威统兵有方,前后不到一年就平定了三镇之乱。 更可笑的是,由于他的威名在外,蛮夷都比较怕他,往往一看见他领兵,不战而退。

契丹入侵时,北方诸州告急,汉隐帝派出了郭威,认为只有他能退敌,果然,当郭威大军抵达邢州,契丹军知道他勇猛,竟然不战而退。 汉隐帝过了几年平稳日子,平稳日子过久了,他觉得有点不耐烦了。天下既然已经太平了,那杀个人吧!于是他听信谗言,觉得郭威是隐患,不顾他还在外面保护国家安全,竟然灭了他京城的满门。 郭威再忠诚,此刻也不能容忍了吧? 当他知道全家都被杀了,并且汉隐帝派的人正星夜兼程赶来杀他,气血上涌,当即决定造反。 1个月就杀到京师,汉隐帝被部下所杀。此时郭威仍然没想过自己当皇帝,他对李太后说,立刘家后人为帝吧!李太后马上立刘知远养子为帝。 不过这个皇帝没当多久就下台了,原因是将士们不干。将士们只服跟他们一起打江山的人,怎么能服一个手无尺寸之功的人,仅仅是因为他姓刘? 大军刚到澶州,将士们不肯走了,千军万马此刻不发,静静等待着命运的一个关键转机。 数千将士齐声道:“我们拥立郭公为帝。”有将士将黄旗扯下,披在郭威身上,顿时,大军一齐喊:“万岁!万岁!”声音响彻云霄。 将士们之所以“哗变“,不仅仅因为他们的崇拜郭威的个人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刚刚弄死汉隐帝,现在刘氏的后人继位了,你想,他们能有好日子过吗?现在打仗用到他们,让他们去前线送死,倘若打了胜仗回来,他们还能顺顺利利的活着吗? 郭威只得率领大军回开封。他的手下嘁哩喀喳完成了“哗变”的后半部分,将那个屁股还没坐热龙椅的倒霉蛋软禁了。 李太后见状,不得不废黜刘赟,要郭威即位。

郭威于崇元殿即位,改国号为周,年号广顺,史称后周。 郭威不仅骁勇善战,而且治国有方,在黑暗的五代中,初建的后周王国,犹如夜明珠,闪闪发光,又犹如初霁的天,微露晨光。 因为他从小吃过很多苦,所以对穷人非常关心。他上台后,首先废除了苛捐杂税,均定田赋、安抚流民,给百姓土地让百姓垦荒。并且他对贪污深恶痛绝,别说富人盘剥穷人,就算偷盗一文钱,都有可能连坐。 可以说,郭威的刑罚非常严峻,绝不像现在一样,哪怕犯个很大的事都能够逃脱刑罚。 但同时他又是仁义的,他觉得如果不是谋逆这样的重罪,株连亲友不合适,所以就废除了连坐。 郭威的节俭几乎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虽然贵为皇帝,但是吃穿用度跟军队时一样。 他生活异常俭朴,衣食住行都很节俭,下诏禁止各地进奉美食及地方土特产品,珍宝就更不用说了。他对大臣们说:“朕出身微寒,尝尽人间疾苦,也经历了国与家的灾难,现在当了皇帝,怎么能养尊处优拖累天下百姓呢!”他不仅不让进奉宝物入宫,还让人将宫中的珠宝玉器、金银装饰的豪华床凳、金银做的饮食用具一共几十件,当众打碎在殿廷之上。郭威经常对侍臣说:“那些帝王,怎么能用这种东西!” 在治理国家方面,虽然郭威有些能力,但他仍然谦逊地重任有才德的文臣,以行动来改变从后梁以来军人政权的丑恶形象,他对这些有才德的大臣们说:“朕生长于军旅之中,不懂得学问,也不精通治国安邦的大计,文武官员有利国利民良策的就直接上书言事,千万不要只写一些粉饰太平的无用话。” 郭威的精心治理,使后周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显露出国富民强的迹象,为周世宗继续他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953年,郭威突然一病不起,他知道自己好不了了,就把样子柴荣找来,将天下交给他。 可怜的郭威,儿子已经被刘隐帝杀光了,只能将打下的基业交给养子。这个养子倒也争气,史书上称,“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 郭威的用人眼光也是一流的。 当郭威奄奄一息时,他叮嘱柴荣说:“我不行了,你赶快替我修建陵墓,不要让灵柩留在宫中太久。陵墓务必从简,别去惊动,扰害百姓,不要用许多工匠,不要派宫人守陵,也用不着在陵墓前立上石人石兽,只要用纸衣装殓,用瓦棺作椁就可以了。安葬后,可以招募陵墓附近的百姓30户,蠲免他们的徭役,让他们守护陵墓。陵墓前替我立一块石碑,上面刻几句话,就说我平生习惯于节俭,遗诏命令用纸衣瓦棺。” “我从前西征时,见到唐朝帝王的十八座陵寝统统被人发掘、盗窃,这都是由于陵墓里藏着许多金银财宝的缘故,而汉文帝因为一贯节俭,简单地安葬在霸陵原上,陵墓到今天还完好无损。你到了每年的寒食节,可以派人来扫我的墓,如果不派人来,在京城里遥祭也可以。另外,把我心爱的盔甲、弓、剑分别葬于我作战过的战场,作为纪念。” 当晚,郭威死去,终年51岁,谥号“武孝皇帝”,死后葬于嵩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