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节气养生,立夏养生小常识有哪些呢?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而立夏很快就要到了,到了立夏也意味着气温会逐渐升高,到了立夏的时候也是需要养生的,那么,立夏节气养生,立夏养生小常识有哪些呢?想要知道你的流年运势如何,点击下方图片链接,看看流年运势吧。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代表天气转暖,温度逐渐升高,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人们在精神上容易兴奋,生活上容易晚睡、熬夜、饮食作息都不规律,如不注意调整,很容易损伤阳气。在立夏时节,气温逐渐升高,人体的新陈代谢也会加速,因此需要注意养生保健,以保持身体健康。 立夏节气养生 1、立夏节气养生,春夏养阳 立夏时节,自然界阳气渐长、阴气渐生,养生要因势利导,注意养护阳气,切勿损伤阳气。避免炎暑盛夏的“贪凉坏习惯”,如过吃生冷,吹空调过冷过久,睡地板等都会使寒邪进入体内损伤阳气。夏季养阳还有“冬病夏治”的功效,如在一年中最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做“天灸”可显著振奋机体阳气达到治疗疾病的功效。 2、立夏节气养生,起居养生 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立夏养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重视“静养”,避免运动过后大汗淋漓,“汗”出伤阳,在饮食调养方面,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塬则,饮食宜清淡,多吃水果、蔬菜、粗粮。起床前可以做几个小动作,有利于增强体质,中医养生,延年益寿。 3、立夏节气养生,饮食养生 立夏过后,温度会逐渐攀升,人们就会觉得烦躁上火,食欲也会有所下降。立夏饮食塬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鸡肉、豆制品、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塬则,饮食应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将绿豆、荷叶、莲子、芦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并煮粥,并搁凉后食用,也可起到健胃、驱暑的功效。平时多吃蔬菜、水果以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4、立夏节气养生,运动养生 立夏后,顺应自然阳气的发散,人们应该适当增加活动,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提升自身的免疫力,还能排出冬春两季积压在体内的寒邪。不过,立夏后人们容易出汗,汗为心之液,过度出汗易伤心,此时要注意不可剧烈运动。立夏后人们宜选择如散步、慢跑、练八段锦、五禽戏、打太极拳或做瑜伽等慢节奏运动,并在运动后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运动尽量到室外去,清晨太阳出来后1~2小时的阳光和空气最养人,清明透亮,会让人精神抖擞。此时起床呼吸漫步,也是对熬夜的最好补救。 5、立夏节气养生,情志养生 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人的心神易受到扰动,出现心神不宁、燥热不安。因此,值此时节,人们要格外重视精神的调养,宁神静心,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应该保持愉快的情绪,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 6、立夏节气养生,午睡转眼睛,效率倍增 立夏后天气炎热,昼长夜短,不少人会渐渐觉得晚间睡眠不足,如果再经过一个上午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体力和精力的消耗可想而知。所以,立夏以后,午睡对防病养生起着关键作用。午睡前如果能稍稍练练转眼球,不但会增加午睡质量,还能缓解视疲劳,进而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具体的方法是双目从左向右转9次,再从右向左转9次,然后紧闭片刻,再迅速睁开眼睛。 7、立夏节气养生,晚归梳“五经”,预防中风 很多人有早上梳头的习惯,但是晚上睡前梳头的人还是很少的。这里要教大家的梳头可不是用梳子,而是用我们的手指,而且不是普通的梳法,是“拿五经”。先是用五指分别点按人头部中间的督脉,两旁的膀胱经、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所以称之为“拿五经”。回家略作休息以后,梳3~5次,每次不少于3~5分钟,晚上睡前最好再梳3次。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梳头“拿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节神经功能,改善内分泌,增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经常梳头,可使人的面容红润,精神焕发。此外,还能防治失眠、眩晕、心悸、中风。 8、立夏节气养生,保证充足的睡眠 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容易感到疲劳和困倦。因此,立夏时节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做到“夜卧早起”即“夜卧”指的是晚上10点之前睡觉,“早起”指的是早上5点左右起床。
立夏养生小常识 立夏养生小常识,立夏蛋 说起立夏那天最经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每逢立夏,江南地区的人们都要吃煮鸡蛋或咸鸭蛋,认为立夏吃鸡蛋能强健身体。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这样的说法虽然没什么科学根据,但历经世代相传,最终成为立夏的习俗,而且“吃蛋拄心”,这也正与中医理论上的“立夏养心”不谋而合。 立夏养生小常识,立夏饭 传统的立夏饭也是有5种颜色的豆子加上大米制作而成的,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物资的丰富,后来变成糯米加上新鲜的蚕豆豌豆春笋,苋菜等一些蔬菜做成寓意“五谷丰登”的意思,颇具仪式感。而且有句老话说,“千补万补,不及立夏一补”,吃立夏饭,还因为这一时节,气温逐渐升高,昼夜温差大,人体消耗随之加大,身体会觉得疲倦,也更容易生病,需要更注重养生保健。吃立夏饭同时也寄语人们希望一年到头身体健康。 立夏养生小常识,莴苣 《本草衍义》谓其“四方皆有”。暮春初夏,正是食莴苣的时节。宋代陆游的《新蔬诗》云:“黄瓜翠苣最相宜,上市登盘四月时。” 中医认为,莴苣利五脏,通经脉,开利胸膈。种气,壮筋骨,去除口臭,使牙齿变白,使眼睛明亮。又有催乳汁的作用。利小便排泄,解虫毒和蛇咬之毒。不仅如此,凡是身体虚弱,阴分不足,齿缝间时常出血,或鼻部干燥,易出鼻血。均可用莴苣茎切片煮熟加酱油或盐拌食,以治疗和减少出血情况。但值得注意的是,经常食用又使人眼睛昏浊不清。患寒病的人不宜食用。 立夏养生小常识,茯苓 茯苓含茯苓多糖、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脂肪、卵磷脂、腺嘌呤、胆碱、麦角甾醇、多种酶和钾盐。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钾、钠、氯等电解质的排出;有镇静及保护肝脏、抑制溃疡的发生、降血糖、抗放射等作用。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 立夏养生小常识,小米 小米入脾、胃、肾经,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煮小米粥时的粥油,具有保护胃粘膜、补益脾胃的功效,最适合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食用。新米的补益效果更佳。中医认为“四季脾旺不受邪”,即脾胃功能强的人抵抗力强,不易生病。脾胃虚的小儿特别容易患感冒,表现为面色萎黄,鼻梁有“青筋”,身体瘦小,食欲减退,睡眠不安,常有腹泻。 夏季饮食应以清淡,富有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易消化食物为主,不要吃过于油腻的烧烤油煎食品。烹调采用汤、粥、羹、糕等形式以利于脾胃消化和吸收。在立夏来临之际吃的小米粥也是不错的。 立夏养生小常识,苦瓜 夏天后,天气热,自然会有上火的可能,所以,这个时候,多吃一些苦瓜,可以预防上火。苦瓜味苦,生则性寒,熟则性温。生食清暑泻火,解热除烦;熟食养血滋肝,润脾补肾,能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但吃苦瓜也应注意不要损伤脾肺之气。 尽管夏天天气炎热,但人们也不可吃太多苦味食物,并且最好搭配辛味的食物(如辣椒、胡椒、葱、蒜),这样可避免苦味入心,有助于补益肺气。如果不喜欢苦味,可以用烹饪的方法做成不苦的。苦瓜最好的吃法还是凉拌。凉拌能够很好地保留苦瓜中所含有的维生素。如果用清炒的方法,会使这些维生素在清炒的过程中大量丢失,而且清炒后油的含量比较高,人们食用后会摄入较多的油脂,不能起到清凉败火的作用。 立夏养生小常识,绿豆 绿豆性凉味甘,有清热解毒、止渴消暑、利尿润肤的功效,还有一定的祛铅毒功效,绿豆粉因其含有大量蛋白质、B族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故有增白、淡化斑点、清洁肌肤、去除角质、抑制青春痘的功效。绿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生绿豆水浸磨成的生绿豆浆蛋白含量颇高,内服可保护胃肠粘膜。绿豆蛋白、鞣质和黄酮类化合物可与有机磷农药、汞、砷、铅化合物结合形成沉淀物,使之减少或失去毒性,并不易被胃肠道吸收。 而且,绿豆有改善干燥皮肤的作用,绿豆特有的保湿成分及矿物质,给皮肤供给充足水分,有效强化皮肤的水分保湿能力,天然多聚糖在肌肤表层形成透明、有弹力的保湿膜,使皮肤润泽、有弹力。绿豆建议的是可以吃绿豆芽,或者是喝绿豆汤,都是不错的选择的。前者可清毒,后者则可以解暑。 以上就是立夏节气养生,立夏养生小常识的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