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的含义和风俗 雨水节气的风俗文化

2024-12-11 浏览次数 20

雨水节气的含义和风俗有哪些?一年过得特别的快,又迎来了一个新的节气,而每个节气本身的差别还是有的,就拿习俗来说都不一样,所以还是要根据雨水节气的风俗文化来过这个节气。

  雨水节气的含义和风俗   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而降雨量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当我们看到雨水这个节气的名字就知道和雨有关,但是雨水节气的到来并不是下大雨,而是小雨。雨水节气的含义和风俗中,毛毛细雨是常用发生的事情,一直会到清明节前后。记得有句俗语叫“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其意思和雨水节气的含义和风俗一样,雨水节气一到小雨或毛毛细雨的天气比较常见。   进入雨水节气,中国北方一些地区仍下雪,尚未没有走出冬天的范畴,仍是很冷。黄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全年雪最大、大雪最多的节气,既不是“小雪大雪”,更不是“小寒大寒”(因为那时气温更低、大气中水汽更少),而是在2月下旬的春季“雨水”节气。 南方的西南、江南的大多数地方都是一幅早春的景象,日光温暖,田野青青。华南地区则是春意盎然,百花盛开。云南南部地区已是春色满园。   为了顺应天时,雨水节气的含义和风俗要举行闹社火、闹元宵、闹花灯。这些活动都是希望人们能充分动起来,体现节气变化的勃勃生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生命注入力量。出于体现生命活力的目的,此时习俗关注点更多在于拥有未来的孩子和年轻人,不光给他们祝福,还鼓励他们走出户外,健康成长。雨水节气还包含了大家对未来的期盼,希望新的一年会有更好的发展,这些都是雨水节气最重要的特点。   雨水节气的风俗文化   1、回娘家:   在有的地方雨水节气有回娘家的民俗,主要就是嫁出去的女儿在这天带着丈夫和孩子回父母家,送节的礼品则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一丈二尺长的红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祝父母长命百岁。另外一个就是“罐罐肉”,这也是一种寓意,代表了对父母的感谢,感谢他们养育成人的辛苦。   2、接寿:   雨水节气有的地方会有接寿的民俗,主要行为就是指女婿去给岳父岳母送礼,送礼的礼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长的红棉带,这称为“接寿”,这一行为也是有很深刻的意义,主要是用来代表子女希望父母长命百岁。   3、拉保保:   这个雨水节气民俗主要在四川那边,保保是四川方言,意为为了保佑小孩儿长大,找命好的人做干爹干妈。所以单叫干爹(保爷、保爹)、干妈(保娘,需未婚者),也叫保保,在过去可能这样的行为会更多,现在也有这种行为,但是比以前大大减少。   4、占稻色:   雨水节气是会有这个习俗的,主要就是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当年稻谷收获的丰歉。“成色”的好坏,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来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则是收成越好,而爆出来的米花越少,则意味着收成不好,米价将贵。当然这种习俗主要出现在农村,城市中很少会保留这样的民俗。   雨水节气应该怎样养生   1、不要过早减冬衣   需要提醒的是,大众不要过早减去外衣,应多捂一段时间,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2、保暖的重点在腿脚   在初春乍暖还寒的时节,更要将保暖的重心放在下身上。腿脚的保暖工作做好了,才能防止春季疾病的入侵。   与其上身穿厚厚的大衣、羽绒服,下身的衣裤鞋袜却过于单薄,不如加强腿和脚的保暖,遵循“下厚上薄”的穿衣原则,尤其是老年人更不能把下身衣服减得太多。   3、年老体弱者少用冷水   按中国五行学说,水对应肾,肾主骨。尽管养生道上有种说法,称常年用冷水洗脸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但在雨水时节,年老体弱者若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很容易侵入关节,加之没有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湿寒滞留在手上,就容易酸痛,重则变形,湿寒滞留在头上就容易出现疼痛等症状。   总之,雨水节气的含义和风俗要记得,这一天可以进行一些习俗,受到雨水节气的风俗文化影响还是很大的,对这个节气也有了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