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清明节的来历及起源如何呢?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清明节马上就要到了,今日我们来探寻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想要知道你的流年运势如何,点击下方图片链接,看看流年运势吧。
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清明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清明习俗包括祭祖、扫墓、踏青,与寒食节融合后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清明节实际只放一天假,而且还要补休,清明节的放假时间是4月4日至6日,共3天。往年清明节通常在公历4月5日,而今年的清明节是在公历4月4日,较往年提前了一天。 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清明节的起源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于是又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在文献记载中,介子推确有其人,但在《左传》、《史记》等史书的记载中,并没有介子推被焚山而死的情节。并且,寒食节起源于纪念介子推,这一说法最早也要到两汉之交才有记载(见于桓谭《新论》)。许多学者认为这是后人为了解释寒食节附会而来。据考,清明节的起源其实与介子推无关。清明作为一个春祭大节,远在周代之前已经确定。中国地域辽阔,先秦时期南北风俗各异,文献上主要记载北俗,唐代是各地墓祭风俗融合时期,此后清明节的墓祭节俗渐出现于文献上。在历史发展演变中传统节日大多会被附会一个传说作为“起源”,但实际考察,这些说法远远晚于节日诞生,是后世构建出来的。
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清明扫墓讲究 一、考虑地方习俗来确定清明当天是否适宜扫墓 虽然可以灵活选择扫墓的时间,但是不同地区有其特有的文化习俗。某些地方认为清明当天不宜扫墓,而其他地方则认为应当在清明当天进行。因此,在选择具体日期时,可以考虑当地的传统习俗。 二、留意“九星五黄日”的古老说法 据古人所言,清明节当天是“九星五黄日”,代表着极端不吉利的天象,因此按照传统,清明当天不宜进行扫墓祭祖活动,以免影响对祖先的怀念和敬意。对此较为讲究的人士可以查阅老黄历后再作决定。 三、避开清明假期,减少交通拥堵 现今清明节为法定假期,通常会伴随3天的调休。为避免节假日的交通拥堵,建议提前或错开高峰期扫墓,这不仅能减少交通带来的不便,还能节省宝贵的时间。 清明节禁忌 1、焚香、点烛、烧纸等祭扫方式 今年的清明节,各地针对祭扫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为保障公共安全,传统的焚香、点烛、烧纸等活动被列入禁止范围。这些活动在过去是人们怀念亲人的方式之一,但在森林草原防火关键时刻,为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必须杜绝这些容易引发火灾的行为。因此,今年清明节,村民和居民在祭扫时应选择安全、环保的方式,例如使用鲜花、绿植来表达哀思。 2、燃放烟花爆竹 往年的清明节,一些地方会有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每个家庭都会购买大量鞭炮进山燃放。但是燃放烟花爆竹容易引发火灾,增加火灾发生的几率,对森林和草原安全构成威胁。因此,今年在严格防火的背景下,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也被明令禁止。各地政府将采取措施,严格管控这一活动,确保清明节期间森林草原的安全。 3、野炊等易引发火灾的活动 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许多村民会回乡祭祖、参加野炊活动。然而,野外用火是极易引发火灾的行为,尤其在森林和草原地区更是危险重重。为了防范火灾事故,各地将加大对野炊等活动的监管力度,一旦发现违规使用火源,将及时制止并进行规范教育。在今??的清明节,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在易燃区域进行野炊等活动,以确保公共安全。 清明节养生有什么原则 1、养生重在养肝 传统的养生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意思是说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肝脏有密切关系。所以,春季的养生保健方法应以养肝为主。如果肝功能正常,人的气机就会通畅,气血就会和谐,各个脏腑的功能也能维持正常。因此,清明养生重在养肝。调养肝脏有“养肝”和“清肝”之分。具体方法有多种,如以肝养肝、以味养肝、以血养肝和以菜养肝等。 2、饮食清补为主 清明,正是冷空气与暖空气交替之际,亦日渐趋暖,所以天气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阴雨绵绵,人体常会出现四肢麻,在汤品调理中,除了要利水渗湿外,还要适当补益,因而养血舒筋最为重要,特推荐桑葚薏米炖白鸽(桑葚20克,薏米30克,白鸽1只,姜、盐、香油少许,文火炖2小时)作为食补佳品。饮食要清淡,应定时定量,限盐,补钾,以清补为主,多吃蔬菜、水果,以防上火。可多吃些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脏、通血脉;山药健脾益肺。 以上就是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清明节的来历及起源的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