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大片“票房腰斩”传奇神话最终偃旗息鼓
电影《魔兽》于2016年6月6日登陆中国院线,影片未上,周边先已脱销。上映第一天午夜场,首映礼即成为一场宅男粉丝的狂欢,强大的粉丝效应之下,首场电影票堪称一票难求,上映一周便创下了票房新高,票房量达到10亿,各项数据至逼去年票房冠军《速度与激情7》。
《魔兽》在北美票房却不温不火。在美国市场,该片上映未到一周就被华人导演温子仁的《招魂2》赶超至第二名;后又有《惊天魔盗团》上映,使得《魔兽》票房跌至第三。
纵观《魔兽》上映两周的票房总数,中国贡献的票房占总票房的95.5%,可以说,几乎是中国的观众拯救了《魔兽》这部电影。 上映第一周里各大网站宣传都颇为乐观,将《魔兽》视为票房神话。然而,这样的欢呼似乎高兴得太早了,上映第二周,《魔兽》在中国的票房惨遭腰斩。
如图,从10亿到3亿,70%的下降率以及仅仅14人场均人次令人大跌眼镜,这已经不是“腰斩”了,夸张点说,这是“万丈高楼夷为平地”,那么无论口碑、营销、作品都保持好莱坞水准的《魔兽》缘何在第二周遭遇票房滑铁卢,或许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首先,电影《魔兽》据称曾经跳票十年,但凭着大IP改编,自然有许多粉丝肯为它掏出票价。但是,无论十年的辛苦期待还是少年时代玩游戏的热血情怀,终究填不满电影制作上粗制滥造的坑。
《魔兽》无论在人物设置还是故事剧情上都槽点满满,就连背景拍摄也不能展现游戏中的大气恢弘;领袖洛萨带领人类反对入侵时的危机感、种族之间面对战争的苦难感,都没有很好的塑造起来;改编后的剧情十分脱离原作,比如邪能取代恶魔之血强化兽人,达拉然提前升天,迦罗娜兽人恋,洛萨秒杀黑手。
片方或许为了拍摄方便、或许为了票房考虑,将原来的人设与剧情删改,显得不合理且不尊重原著。因此外媒Metacritic放出的电影评分只有可怜的29分,烂番茄也只有23%新鲜度。
其次,游戏改编电影,如何平衡玩家与非玩家是一大难点。魔兽世界游戏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在于它建立了复杂而立体的世界观,然而,电影《魔兽》作为一部影片却很难将原游戏中的世界观再现与电影之中,且不谈世界观再现的拍摄与剧本创作难度,就是观众都不一定会对这种再现买账。
不是所有走进电影院的人,都在看电影之前玩过游戏,因此,还原世界观对非玩家来说太难懂;不还原世界观对玩家来说不过瘾。
众口难调之下,无论制片方如何做,都将失去部分观众。然而,电影《魔兽》却选择一种不明智的改编方式,为了让更多人看懂,制片方简化了《魔兽》的内容架构,导致了许多目标用户的不满。
第三,在粉丝的热情退却之后,还有多少人愿意走进影院观看这部片子,要打上一个问号。《魔兽》在第一周获得如此高的票房与上座率,很大程度上都是游戏粉丝们来重温当年的热血与青春,这的确使得魔兽一时成为话题热点,也为电影《魔兽》第一周冲击10亿票房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该片却不具备吸引潜在用户的能力。同是魔幻题材,魔兽的效果不算精良、故事也不算出彩,很难像《魔戒》、《加勒比海盗》一样通吃所有用户群。有意思的是在国外IMDB电影网上,Warcraft观影的男女比例近乎8.5比1,可见女人们对这部戏并不买账,这是游戏魔兽本身存在的硬伤。
电影曾试图改变这一局面,但是哪怕《魔兽》制片方为了吸引中国女影迷走进电影院,而采用英俊帅气的吴彦祖作为演员也无法改变女生不感兴趣的事实。
第四,《魔兽》上映第二周,皮克斯的《海底总动员2》在华上映,此片的第一部是许多80、90后心中的童年经典,剧情又比较活泼有趣,必然分流了部分影迷,使得《魔兽》票房下降。
游戏改编电影这两年成为热潮,前有《像素大战》、《愤怒的小鸟》、后有《emoj表情包》,似乎都要来分电影产业的一杯羹,然而,不是所有的游戏电影都能获得成功,电影《魔兽》始于成功,终于冷落的遭遇就是游戏电影的前车之鉴。
下一篇: 魔兽官方小说作者加入暴雪 期待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