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成功改编网游,你信吗?
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增长40%,达到100亿元人民币。而在2006年,这个数据仅是26.2亿。这种飞的速度像极了网游?
2010年,网游市场风靡小说改编潮,那小说改编网游,到底是否能成功?
2010年,有人论调网游正重复数字音乐走过的路。这条路是否像数字音乐一样悲壮呢?
52PK带你走进与网游相关的三个产业,探析它们错综复杂的关系。
小说被改编成网游,这个不足为奇。但是改编网游后能成功的,却寥寥无几。
市面不多的网游题材,被浩瀚的各色网游尝了个遍。小说,也不例外。早期的《诛仙》、《飘渺之旅》、《鬼吹灯》、《神墓》等。如今以《凡人修仙传》,《星辰变》、《佣兵天下》等为代表前仆后继。
然而早期那些成功变身的网游,没有几个能经得住玩家的考验。那为何网游公司还屡试不爽呢?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二。
一笔免费的宣传
签小说改编网游的公司,这里也分三类。一,为了打市场知名度,进军网游的新人。这类公司想投机取巧,迅速站稳脚;二,有了前期经验,有想法,企图发力市场的。这类公司如百游。先签《兽血》,后签《凡人修仙传》;三,家有后花园,自给自足的。如完美,盛大。
这三类公司,但都有这同一的共性。用热门的小说影响力和号召力,给自己省去一笔宣传费。
刚测试完《凡人》的百游市场总监吴亚辉兴奋的说,“签凡人虽然数额不菲,但是带来的潜在影响,至少顶10倍的广告费”。
虽然有些直白,但这有着150000用户关注度的小说,确实在市场营销上给了一把力。
可想而知,那些毫无经验又非著名的公司,抢着签热门小说的这么看,确实不傻。
一笔潜在的客户
客户就是上帝,这点在网游公司也适用,起码在游戏之初。
这些年网游玩家的投诉与日俱增,各种盗号,荡机、GM服务不周等各种问题充斥着。但是在游戏之出,公司都还是愿意把玩家放在上帝的位置上的。毕竟,人家冲你们口袋去的。
去年,某网游公司还打出了口号“玩家就是我们的爹妈”。这种勇气和决心,其实都是商人的目的。
小说的读者,本身就是一笔潜在的客户。
如果他们本身是游戏用户,便可直接抢过来。不是的话,能够勾引过来变成游戏用户,那就更赚。“一般在游戏前期,有4成的小说读者选择进入游戏”。吴亚辉坦言。
而游戏公测以后,能不能抓住这些读者们,不是小说的事了,而是游戏的事。游戏不好玩,还不如看小说。
悲哀的是,现如今网游市场上,成功变身的网游,门可罗雀。失败的原因,也有其二。
取其形未获精髓
我们评判某位演员是否成功塑造一个人物形象时候,经常会说,他演的入木三分,活灵活现。网游也是一样,并不是简单的克隆了小说,就能够把小说的精髓诠释的很好。
这里面有种东西,叫做“文化嫁接”。
小说之所以很吸引人,有很多读者。不是因为小说做了多少广告。而是小说本身有着自己的灵魂,有着无可替代的文化精髓。这就像精神鸦片一样,让读者上瘾。而游戏如果只是简单的按部就班,或所谓的创新,并不能够传承下来。
文化嫁接,就显得尤为重要。有的游戏改的面目全非不在是原来那味,有的游戏还是一部小说没有游戏性。市场上这么多改编后的网游,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可以举个例子,《西游记》这部神幻小说,可以说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了。由蓝港在线研发并运营的网游,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后,最终没有熬成婆。当时制作人,基本还原了原著情节,并配套游戏开发了一些内容。最后收效甚微,据说这个产品最高在线也只有5万。
诚然,一款游戏的成功有很多方面。显然,小说改编好并没有想像的那么简单。
是小说还是游戏
改变后的网游,说到底还就是一款游戏。《诛仙》是那些改变后能成功的凤毛麟角之一。现在大家还在乎《诛仙》是小说吗?
关键,现在很多游戏公司本末倒置了。拿到个香馍馍,不知道怎么吃了。
把小说的内容全部搬过来,出个“小说网游”。读者提不起兴趣,别提玩家了。弄个要死不活的剧情,呆板的设置,复杂的系统。枯燥而又无味。把小说改的太大吧,总感觉很别捏。就好像奥特曼出现在蜡笔小新的剧情里。
最要命的,还是读者。有读者像记者表示,玩了某某游戏后,几乎都要放弃追小说了。玩家也好不到哪里去,本是冲着期待去玩游戏的,没想到根本不能玩,只能看。
笔者认为,前期,它是一款小说改编的游戏。后期,它是一部能互动的小说,但归根到底,还是一款游戏。就应该有交互,娱乐、成就等等游戏乐趣。
其实,什么改编真的不重要。它归根结底,还就是一个玩家能够上手,玩的舒服的在线游戏。
所以,精明的你还相信,小说成功改编网游吗?
相关链接>>>>
上一篇: 小訫:三届CJ连续出现 紫色魅影成为经典
下一篇: 小财变大财!《仙侠世界》赚钱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