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窝里横出门特别老实怎么办

一枝梧桐 站长说 3

你家孩子性格如何?是那种“窝里横,出门怂”的两面派吗?宝宝“两面派”怎么治?下面家长做好这4点及时纠正。 前两天,一位朋友,在群里吐槽、求助:昨天下班刚进家门,我就听见儿子在大声哭闹:“我不吃饭!我就要吃冰激凌!” 公公婆婆在旁边用一种讨好的语气哄他:“硕硕乖,咱们吃了饭,再吃冰激凌好吗?吃饭才能长得壮壮的。” “不!我就不!我就要先吃冰激凌!”娃生气地随手拿起一个毛绒玩具砸向奶奶。 “干什么呢!怎么能拿东西砸奶奶?!”硕硕听见我的声音,立马不吱声了。 “哎呀,说话这么大声干嘛,都吓着孩子了。”婆婆有些埋怨地说了一声,走过去抱起孩子。 婆婆这一抱可好,硕硕觉得找到了“靠山”,“哇”地一声大哭起来,边哭边蹬腿,好像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 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了,稍有不合心意的地方,就对着长辈大发脾气,尤其喜欢“欺负”疼爱他的爷爷奶奶。 但是出了家门,他就好像变了一个孩子。 在小区里,他从不和别的小朋友打闹,如果有小朋友从他手中抢走玩具,他都不敢要回来,只在一边眼巴巴瞅着,有时候委屈了就开始找大人帮忙…… 你们说,我家孩子怎么就成了“两面派”,在家“红太狼”,出门“小绵羊”,这该怎么办呢? 有朋友说:隔辈亲,惯的! 也有说:是不是平时总是宅在家里,和小朋友接触少? 还有的表示:家有同款娃!一样犯愁…… 相信,在生活中,很多妈妈也遇到了同样的烦恼:娃在家、在外完全两个样!在外从不敢争抢,被欺负了也不敢吱声,妥妥一枚“受气包”,可在家却“雄霸一方”。 对于孩子的“窝里横、出门怂”行为,很多爸妈表示不解、头疼!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窝里横,出门怂”的孩子不在少数,背后原因也不是“惯的”两个字就能解释清楚的。 孩子怎么就成了“窝里横”?为什么一出门反差如此大?面对这样的困扰家长该怎么做?接下来袋鼠麻麻就和大家共同学习一下。 一、“窝里横出门怂”的原因有哪些? 1、敏感的界限感 宝宝天生有一种“界限感”和较强的地域意识。 当宝宝和自己熟悉的人在一起,或者处于熟悉的环境中(如家中)时,他们会感受到安全、放松、被爱! 这样,就会表现得随意大胆,毫无顾虑地释放自己的情绪! 一旦处于陌生环境,面对陌生的人和事物,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孩子就会非常谨慎小心,显得比较胆怯、拘谨。 其实,不只是孩子,成年人也是如此,谁会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人面前,肆无忌惮地“放纵”自己呢? 不过,如果发现孩子对新环境表现的过度紧张、敏感、甚至抗拒,已经超出了合理范围,家长就需要引起注意了。 2、隔辈亲,长辈无条件地“宠溺” 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因为工作原因,孩子都是交给老人带。 而隔代育儿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年轻人和老人的育儿观念有时存在分歧,长辈会相对溺爱孩子一些: 做了青菜,孩子要吃鸡翅,奶奶也不会嫌累来满足宝宝的需求; 逛商场看到玩具,不管是不是家里有同款,也不管买了之后能新鲜几分钟,只要孙子开心,爷爷就说买; 孩子乱发脾气打了姥姥,妈妈刚想教育,姥姥上前阻止:他还是个孩子...... 他还是个孩子?孩子懂什么? 可别忘了有一个词叫“人小鬼大”,不要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他们可是很会察言观色的! 敢一而再、再而三地“窝里横”,是因为孩子知道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会护着他,知道只要一哭二闹三打滚,他们就会妥协。 3、父母就是“窝里横”的“榜样” 有些人,总是把“坏情绪”留给最亲的人。 对外人笑脸相迎、客客气气、热心肠,可媳妇/老公或者父母一来电话,总是一脸不耐烦,说话没有好语气,放下电话后,又是“春风和煦”,完全判若两人...... 有人曾说:父母的态度和行为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的确,如果大人经常“窝里横”,对家人吼来吼去,没有尊重,孩子就会模仿这种行为:在外收敛情绪,在家肆无忌惮。 4、缺乏社交 有些孩子,可能家人并不经常带出去玩,总是宅在家里,身边来来去去就这么几个人。 而家人又对孩子百依百顺,捧成一个“小皇帝”、“小公主”,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 当孩子走出去处于陌生环境时,发现别人不再以他为中心,不再依着他的意愿来: 在家打了大人没事,在外打了小朋友,人家也会还手; 家里所有东西他独享,游乐场里同一辆小车也会有人“抢”; 想要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却不知道该怎么融入…… 这种变化让孩子产生了一种害怕、焦虑、委屈的情绪,孩子回到家后,很容易将这种无处发泄的不良情绪,反馈在家人身上。 二、“窝里横出门怂”的孩子如何引导? 没有天生的“坏”孩子!“窝里横、出门怂”的娃也不是生来就有!作为家长,要陪孩子一起成长,及时关注到孩子的心理变化,并正确引导! 1、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上文提到,在陌生环境下,面对陌生的人,孩子有些谨慎、胆怯是正常的。 而孩子年龄小,有时候无法做到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情绪!他们可能只会通过简单粗暴的吵闹和大哭来表达自己的某种需求! 可是有时候一些家长和别人聊天时,就常说:我家孩子啊,就会窝里横,不是哭就是闹,在外边胆子却小的很,都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 殊不知,家长这样说,可能就会给孩子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孩子可能就会按着这样的“标签”一直走下去! 作为家长,应该及时关注到孩子的变化,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积极引导孩子改善不当的行为,鼓励孩子勇敢地去结交新朋友,而不是强硬地给孩子贴上一个“标签”却无所作为! 当宝宝哭闹不开心时,妈妈可以蹲下来抱抱宝宝,说:“妈妈知道你现在不高兴,你能告诉妈妈是什么原因吗?”如果孩子说不出来,可以试探问:“你是因为XXX才生气的对吗?”或许我们没有猜对,但孩子的情绪会得到缓解,之后慢慢说出自己到底为什么生气,这样也利于解决问题,同时也逐渐教会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孩子天生爱模仿,妈妈们平时可以借助绘本来引导孩子,通过可爱的卡通形象和生动的小故事跟他们说,很快就能理解和接受。 2、爱子有方,切记无度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我们不能否认老人对孩子的爱,但是应该让那些溺爱孩子的人,明白这个道理:溺爱不是真正的爱,家庭教育里应该少点儿依顺,多些教导。 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一定要坚决说“不”,更不要总是觉得孩子小,不懂事,什么都替他代劳,什么后果都不需要承担!要知道,你不教育孩子,将来总会有人替你“狠狠”教育他。 还有些父母教育孩子时,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家长的教育理念不统一,也容易让孩子“看人下菜碟”! 孩子知道哪个家庭成员“好欺负”,在他们面前就会“窝里横”! 总之,爱子有方,切忌无度,父母教育孩子时要“统一战线”。 3、父母以身作则 当父母一方是个“窝里横”,孩子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下,势必会受到影响,得到“真传”,也成长为有着“两副面孔”的人。 董卿曾说过:“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你去做什么样的人。” 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无论对外人还是家人,都要尊重、友好,不要总是把最大的宽容留给外人,却把最坏的脾气留给家人! 有爱有温暖的家庭,才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4、 多给孩子提供和外界接触的机会 生活中,有时我们会留意到,一些孩子很少下楼玩,偶尔出来玩,会远远地站在旁边,不敢和其他小朋友们打招呼。 不要让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我们要多给孩子提供和外界接触的机会,常常带孩子出门和同龄人交流。 如果碰到小矛盾,可以先试着让孩子们自己解决,耐心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作为父母,也要多鼓励孩子“你一定能做到”、“你很棒”等等,他们会在你的引导、鼓励下勇敢地“往前迈出一步”,变得越来越优秀。